破冰行動在進行,從近年的國產影視劇看禁毒工作的形勢
1987年6月,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由138個國家,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,提出了“愛生命,不吸毒”的口號,并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。時光追溯至1839年6月3日,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,至6月25日結束,共歷時23天,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,總重量2376254斤。
時光如白駒過隙,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,東莞的虎門廣場,已樹立起一座大型雕塑:《較量》——充滿力量的雙拳,奮力折斷一根吸食鴉片用的煙槍,雕像就是為紀念當年的虎門銷煙,而正如名稱《較量》那樣,中國人民對毒品危害的反抗較量,一如既往,從未停歇。
隨著社會發展與經濟騰飛,國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,物質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,也正因此,在近年來被爆出涉毒的公眾人物越來越多,從成名多年的老藝人,到后起之秀的新偶像,遍布演藝圈。形成鮮明對比的,是近年來多部反應我國開展緝毒工作的影視劇作品,在上映后獲得各界好評,將禁毒宣傳帶入各界群眾中。
從《湄公河行動》,《門徒》,《毒戰》,《掃毒》,《非凡任務》等電影,到《黑色金三角》,《獵毒人》,以及前些日子火遍全網的《破冰行動》,越來越多制作精良,陣容強大的緝毒劇作上映。其中,許多作品較為真實地再現了毒品制作、運輸、交易的環節,并穿插臥底情節,劇情跌宕起伏,引人入勝,再吸引群眾關注的同時,宣傳了毒品的巨大危害及國家打擊毒品犯罪的堅定決心。藝術源于生活,影視作品的許多情節,都是當前禁毒工作的真切形勢。
冰毒成為濫用“頭號毒品”
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《2018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》,數據顯示,在240.4萬名現有吸毒人員中,濫用冰毒人員135萬名,占56.1%,冰毒已取代海洛因成為我國濫用人數最多的毒品,“頭號毒品”的名號已實錘。《破冰行動》中,重點打擊的涉毒村莊,就是以制作販賣“冰毒”為核心。而增長最快的是大麻,截至2018年底,全國濫用大麻人員2.4萬名,同比上升25.1%,尤其在華外籍人員,有境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人員,及娛樂圈演藝工作者濫用出現增多的趨勢。
“互聯網+物流”販毒猖獗
《破冰行動》中,林景文就說過,現在都通過“暗網”交易,買賣雙方互不知曉對方身份,一切都在“暗中”完成。現實中,僅2018年,我國執法部門在打擊網絡涉毒百日行動中,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062名,繳獲毒品247公斤,數量之大令人瞠目。
削弱國內原生“制毒工廠”
緝毒行動大獲全勝,涉毒人員全線落網——這就是《破冰行動》的結局。與劇中一樣,2013年,由公安部督導、廣東省公安廳開展的“雷霆掃毒”專項行動,直擊“中國制毒第一村”陸豐市博社村,一舉查獲村中20%的涉毒家庭,繳獲近3噸的成品冰毒。
與毒品犯罪的較量永不停歇
影視劇可以有大結局,但現實中的禁毒工作沒有終點。從開展毒品危害的公益宣傳,到防范毒品的科普常識,再到家庭、社區的群防群治,禁毒工作不只是執法部門的責任,更是全社會的責任。禁毒的主題,也不僅是紀念日前后的熱度,更需要銘記歷史,負重前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