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高交會看執法記錄儀的未來,人臉識別將成為下一個風口
站在風口上,豬都會飛——這恐怕是一個行業紅利期最好的形容了。出于守護執法的需求增長,執法記錄儀享受了行業的第一個“風口”。然而,隨著人工智能和萬物互聯的發展,傳統的執法記錄儀,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,全行業進入“彎道”,此時“超車”的新動力,就是人臉識別。
年度最熱科技
2018年11月,第二十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舉行,無數“黑科技”集中亮相,而現場出現頻率最高的技術,莫過于“人臉識別”系統,非但各場館都有展出,還衍生出表情識別、情緒分析、步態識別、人群動態分析等多種深度應用。
從一維到多維
多數人理解中的人臉識別,還停留在手機解鎖,上下班考勤等層面,而高交會展出的成果中,人臉識別已經開發出云計算、大數據、智能交互等多維應用。例如城市居民信息管理,跨區域城市聯網,道路交通自動化疏導,反恐預警,海關/口岸/交通樞紐/等安全監察或臨檢。人臉識別配合龐大的數據庫,創造出的迅速、精準的執法效能,已經成為城市綜合管理的最佳方案。前端采集,后臺運算,時間短,精度高,遠超當前任何一種身份識別技術。
從單機到聯網
高交會中展示的人臉識別技術,普遍用大屏幕形式展出,但在這背后,還有一整套立體化應用方案,那就是管理中心到單機識別的實時同步。不論是何種執法單位,在運用人臉識別系統后,都可形成執法儀、監控、安檢門、道閘等采集入口,直達管理中心的平臺化整體系統,多端口同步報警,區域化應急布控,多部門聯合執法等一系列行動,可以瞬時完成。
從人臉到多元化
執法從來都不是固定模式,不同的情況,應該有不同的應對,如何精準判斷,輔助現場人員做出快速反應,是一個新的發展思路。人臉識別的執法記錄儀,可以在這方面拓展出更多應用元素,例如語音識別、表情分析、動態預判、風險評估等。終端執法儀的信息,通過云計算,和過往案例自動匹配,分析出當前合理的解決方案,或做出危險預警等,可提升執法服務的效率和質量,也能杜絕更多安全隱患,守護執法者和群眾的安全。
人臉識別,從成為年度關鍵詞,到初步應用,再到今天的深度開發,已經逐漸成為城市綜合管理的最佳解決方案,執法記錄儀,也將憑借更多識別技術的開發,走上現代化執法的快速道——未來,拼的就是臉!